tel
服务热线
18730691855
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四管齐下,防范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会更好

  从金融风险产生的所有可能路径入手,如果都能做到位,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打好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即使外围金融货币环境发生更大的震荡,相信中国经济都会安然无恙,并按照既定的增长预期,兑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防范金融风险,是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的未来3年三大攻坚战之首,无疑也将是本次两会代表们所热议的话题,更是民众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防范风险的政策与行动方向,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经济货币政策的走向,影响实体经济,影响资本市场。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共同发力以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


  一是在实体经济当中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僵尸企业、去产能要继续推动。“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不去僵尸企业的话就会形成不良贷款”。


    二是地方政府要有节制地去借贷,不要过度举债,特别是不要过度地变换手法举借隐性债务。地方政府要控制债务新增量,逐步化解存量。


  三是在房地产领域要通过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来稳定房地产市场。他认为,房地产市场现在是有泡沫的,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但三四线城市还可以。这个泡沫既不要主动挤破,也不能继续吹大。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释放需要长期的过程逐步推进,比如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就需要比较长的过程,这需要立法方面的措施。


  四是金融系统本身,这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首先是要控制货币总量,不能再滥发货币;控制信贷增量,同时坚决堵住监管制度漏洞,补齐监管短板。此外,要加强监管而不是放松金融监管。


     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提出的四管齐下防范金融风险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地概况了未来几年,防范金融风险的几大攻坚方向。


     首先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要远比防范金融风险早得多,虽然并不是针对金融风险,但对防范金融风险具有关键性的预防作用。正如杨伟民所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对象,比如僵尸企业、过剩产能,会形成对金融货币资源的占据,形成坏账,这本身就是孕育金融风险的常见路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继续深化,本身就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


     其次,是约束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债务就是借钱,不管是政府自身发债,还是政府所属的地方平台或公司借钱,未来都需要更为严格的约束,对债务的收益与偿还预期要有明确的规矩,不能糊里糊涂举债,大而化之建设,最后形成白象工程,也就是工程太过超越当地的实际需求,工程后期收益无法偿还债务本息,从而形成坏账,不良贷款。这可以说是金融风险孕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接下来的政府机构改革,无疑也将会强化中央与地方在这一方面的协同力度。


      再次,房地产领域的长效机制建立,真正做到住房不炒。这是主要从市场、从民间去防范金融风险。说起金融风险,我们往往想到政府债务,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金融风险的参与主体之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因为大家买房都会涉及贷款,这就是居民加杠杆,这个杠杆如果超越了自身能力的支撑,那么就有可能孕育风险。一个人还不上贷款是个人金融风险,很多人出现还贷问题,就将是系统的金融风险。


     而加杠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居民参与信用货币创造的过程,比如说,100万首付买300万的房子,购房人等于贷款了200万,这就等于这个购房人参与创造了200万的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的过度扩张,是金融风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最后,就是约束金融系统本身。要控制货币总量,控制信贷增量。这一点可以说是总抓手,不论是去产能,去僵尸企业,还是约束地方债务,约束居民加杠杆的冲动,最终都要体现在信用货币的增速上的。在这方面,央行手里拿着基础货币的闸门,而商业银行手里,掌握着信用货币的闸门。当然,信用货币的合理增长是必须的,因为中国经济还在比较高速的增长,货币增长必须与之相匹配。但是,现在更多的需要考虑过去这些年来所积聚的金融风险,因此监管将比过去更为严格,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掐灭金融风险的引线。


     这四个方向,从金融风险产生的所有可能路径入手,如果都能做到位,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打好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即使外围金融货币环境发生更大的震荡,相信中国经济都会安然无恙,并按照既定的增长预期,兑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文章摘自《环球锐评》